四川強夯施工要求:
一、施工準備
1、場地平整,清除表層土,進行表面松散土層碾壓,修筑機械設備進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區周邊作排水溝以確保場地排水通暢防止積水。
2、查明強夯場地范圍內地下構造物和管線的位置及標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強夯施工造成損壞。
3、測量放線,定出控制軸線、強夯場地邊線,標出夯點位置,并在不受強夯影響地點,設置若干個水準基點。
4、施工前應按設計初步確定的強夯參數在有代表性的場地上進行工藝性試夯試驗。通過強夯前后測試數據的對比,檢驗強夯效果,確定有關工藝參數。
二、施工工藝
1、確定施工參數
①機械設備的確定
強夯施工采用25t以上帶有自動脫鉤裝置的履帶式起重機或其他專用設備。采用履帶式起重機時,在臂桿端部設置輔助門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錘時機架傾覆。夯錘錘重及夯錘底面面積根據設計文件要求的單擊夯擊能確定。夯錘底面采用圓形,對于粘性土、砂質土、碎石土,錘底面積為3-6㎡,對于淤泥及淤泥質砂等,錘底面積大于等于6㎡。夯錘中對稱設置若干個上下貫通的氣孔。自動脫鉤采用開鉤法或用付卷筒開鉤。
②夯錘落距確定
錘重按下式初步確定:影響深度=系數×(錘重×落距)1/2,落距根據單擊夯擊能和錘重確定,即 錘重(kN)×落距(m )=單擊夯擊能(kN·m)
③夯擊遍數的確定
夯擊遍數設計為2~3遍,具體工程根據消除黃土地基濕陷性的要求,以試驗結果確定。一般第Ⅰ遍隔1點跳夯,第Ⅱ遍補第Ⅰ遍空隙,第Ⅲ遍補Ⅰ、Ⅱ遍空隙,點夯完成后,然后再以低能量滿夯,達到錘印彼此搭接。
④夯擊次數確定
強夯施工每一遍內各個夯點的夯擊次數,按現場試夯得到的夯擊次數(一般為5-15次)與夯沉量關系曲線確定,并同時滿足:單擊夯擊能小于4000kN·m時,然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當單擊能量大于4000kN·m時,然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夯坑周圍地面不發生過大的隆起;不因夯坑過深而使起錘困難這三個條件,且以使土體豎向壓縮而側向位移小為原則。每個夯擊點安排專人檢查和記錄擊數,**強夯質量。
⑤夯擊點的布置
夯擊點布置與夯擊點位置可根據基底平面形狀,采用梅花形或正方形布置。夯擊點間距可取夯錘直徑的1.2~2.2倍。
⑥夯擊遍數間隔時間確定
具體間隔時間取決于土中超靜孔隙水壓力的消散時間。凡是產生超孔隙水壓力、夯坑周圍出現較大隆起時,不能繼續夯擊,要等超孔隙水壓力大部分消散后,再夯下一遍。在一遍中若干夯擊次數后出現上述情況,也要遵循這一要求,停止夯擊,等超孔隙水壓力大部分消散后,再夯下一遍。一般黃土夯擊間隔時間不少于7天,對黏性土地基間隔時間不少于3~4周,具體間隔時間可根據工藝性試夯確定。施工時首先**夯擊遍數間隔時間,并做詳細記錄,其次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施工流水順序,安排合理的流水節拍,力爭使各區段間達到連續夯擊。杜絕間隔時間未到就強行施工現象,確保強夯質量。
2、強夯施工
對夯擊點依次夯擊完成為首遍強夯施工。在首遍強夯完成后,用推土機將場地推平,壓路機碾壓兩遍后進行測量布置夯擊點位置及水準測量。第二次按設計選用已夯點間隙中間,依次補點夯擊為第二遍,以下各遍均按設計在中間補點,然后一遍錘印彼此搭接,表面平整。強夯施工按試驗確定的技術參數進行,以單夯夯擊能、夯擊遍數和各個夯點的夯擊次數為施工控制數值,并采用試夯確定的地表平均沉降量控制。對滲透性較差的細粒土,必要時應增加夯擊遍數,然后再以低能量滿夯。滿夯可采用輕錘或低落錘多次夯擊,錘印搭接不小于1/4夯錘的直徑。